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QJMOTOR新车赛650最近在车友圈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。这辆车从工信部曝光开始就吸引了不少目光,原因大致应该是从公布的参数来看,这款中量级别的仿赛摆脱了以往国产类似车型仿而不赛的旧有印象。
动力方面,赛650搭载的是一台649cc直列四缸发动机,最大功率能达到87千瓦,换算成马力大约是118匹,升功率达到了115KW,这样的数据放在同排量车型里算是相当亮眼,甚至接近一些更大排量的车型。纯粹的以参数而言,已经能和川崎ZX-6R、雅马哈R9这些经典车型掰掰手腕了。
其实一辆四缸发动机,把马力做大并不是很难,难的是可靠性耐久性如何保证,这一点困扰了国内厂商很多年,其中的材质、设计、散热、振动抑制、动力输出特性等等都是难题,因此国产品牌的中量级仿赛看起来不少,但是能真正跟世界顶级品牌对标的几乎没有。
而同时更令人惊喜的是,赛650的整备质量仅为205公斤,这个数据在非专业赛道用车里面,已经属于是出类拔萃的水平了,这使得赛650在推重比上具有很强的实力。
赛650车架和后摇臂用了铝合金材质,经过优化设计后不仅减重还提高了刚性。据说这套设计是欧洲团队参与开发的,连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都仔细计算过,看得出来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赛道去的。
不过,赛650的雄心似乎并不止于此,它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在国内站稳脚跟,更想借着它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去挑战日系品牌的地位。
说到比赛,QJMOTOR这几年在国际赛事上的动作挺大。
比如WSBK(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),这个比赛有个硬性规定:参赛车必须和市售车型共享80%以上的零部件,以保证此项赛事是正式量产车之间的对决。
QJMOTOR带着自家车型去参赛,就是在和国际大厂面对面的较量技术实力。去年在意大利克雷莫纳站,他们的车手开着基于赛800改装的赛车,硬是在雅马哈、凯旋这些老牌对手中抢到了挑战组的第一名。捷克站的比赛更是在中量级组别拿到了积分,算是填补了中国品牌在这项赛事中的空白。这些赛场上的经验反过来也影响了赛650的研发,比如发动机的耐用性优化和车架轻量化,都是为了让车辆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稳定发挥。
电子控制系统也是赛650的一个亮点。QJMOTOR之前参与MotoGP赛事积累了不少技术,现在这些经验被用到了民用车上。赛650的ECU调校据说参考了赛车级别的数据,实际骑起来动力输出更细腻,油门响应也更直接。对于普通车友来说,可能不会天天去跑赛道,但这样的调校在日常骑行中也能带来更顺畅的体验,尤其是在山路或者快速变道时,车身的反馈会更灵敏。
电控设备的调校,也是国产车一直以来的痛点,一句话,就是调不好,不好用,跟进口车一比差距就出来了,之所以进口车一些高端性能车型在这两年降价大潮中,价格依然巍然不动,就是因为它知道咱们没有,而他有。
那为什么总是调不好?
还是一句话,没有经历高水平赛事的洗礼。
就好比蚂蚁以为这颗大树就是全世界,而只有飞鸟才知道这只是森林的一小部分。
关于市场策略,之前的赛600RS靠着性价比吸引了不少用户,而赛650的出现显然瞄准了更高端的需求。两辆车预计将在定位上形成互补:赛600RS继续主打入门市场,价格更亲民;赛650则用更强的性能和更专业的设计去吸引那些追求极致操控的玩家。这种做法不存在内部竞争,客观上将推动国产品牌技术的竞争加剧,这是好事。
配置上,赛650这次没有走国产车常见的靠纯堆配置路线,一切为性能而服务,很多只是纯刷感官体验的配置将省略掉,这条思路也是对的,买这种高性能仿赛的人,也并不在乎多了个什么雷达探头语音交互之类的东西,当然,这纯属我个人猜测。
外观上,据说请了意大利团队来操刀。车身线条融合了欧系车的运动感和东方设计的实用性,整体造型流畅但不夸张。车头的大灯和导流罩的设计兼顾了空气动力学和视觉冲击力,尾部的短翘设计也让整车显得更紧凑。对于注重颜值的车友来说,这样的设计算是摆脱了国产车外观设计普遍欠佳的刻板印象。
总的来说,赛650身上既有QJMOTOR多年技术积累的影子,也承载着在国际赛场上争光的野心。对普通车迷而言,这辆车可能不会成为日常通勤的首选,但如果你喜欢偶尔下赛道,或者单纯想体验接近赛车的操控感,它确实提供了不少值得尝试的理由。毕竟,能在一辆量产车上感受到WSBK赛车的技术下放,这种机会在几年前还很难想象。至于价格,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,但按照QJMOTOR一贯的策略,应该不会让车友们等太久。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
2025-05-24 21:34:06